金立的最后悬念
作为金立的灵魂人物,刘立荣和俞雷按理说应共克时艰,誓与金立共存亡。但是,承诺“不会跑路”的刘立荣至今依然“失联”,有消息称其目前停留在香港。代表官方表示“钱都会还”的俞雷,在朋友圈宣布,10月31日正式从金立离职,与金立划清界限。 二人事了拂衣去的潇洒,让本就在寒冬瑟瑟发抖的金立,又多了几分凄凉。 感慨16周年的那条微博中,金立方面有提到接下来的两个关键词,“重组”和“自救”。目前来看,这两项工作开展得都不如预期中那般顺利。 今年5月份,金立召集50多家供应商,在深圳总部举行供应商债权人会议。财务总监何大兵表示,正在引入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据称注册资金在800亿元以上,拟全面收购重组金立,接收金立的资产和债务。 一边给出“定心丸”,另一边,金立低调砍掉印度业务。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手机厂商Karbonn Mobile将以22-25亿卢比收购金立印度公司,相关负责人已经签署意向书和保密协议。 眼看2018年还有最后一个月,重组因债务、业绩等负面消息陷入僵局,金立至今也未能给债权人和外界一个准确回复。试问曾公告对重组“充满信心”的金立公司董事和经营班子,现在信心还有几成? 这不禁让人想起与之情况相似的乐视,都曾辉煌一时,又都因补不上的窟窿陷入危机。当然,乐视的窟窿更大,所以也败得更快,更彻底。 手机行业游戏规则向来如此,绝对不会对任何犯错误的品牌给出同情。乐视犯了错误、三星犯了错误,前者已经彻底消亡,后者在国内市场已经从前三之列掉至市场份额不足1%。 发展至今,行业红利的收紧,更加大了金立OUT的几率。多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下滑。国内市场也未能幸免,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新品刺激之下整体市场环比上涨6%,但是较去年同期依然呈现13%的较大跌幅。 另外,近期行业还发生了一些较为微妙的变化。锤子科技因资金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美图手机傍上了小米,未来30年时间内都把经营权交给后者。可见,非一线品牌绝地求生愈加艰难。 据《财经》报道,金立实际债务达到200亿。或许未来某一天,侠之大者,为其接盘的感人戏码会上演。但是客观来说,去年年底至今,金立品牌价值的流失已经导致其翻盘的希望十分渺茫。 作为金立的债主,供应商们也对金立失去了信心,在他们眼中金立重生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财新网报道,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应商聚集在深圳中院,向法院提交对金立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此前,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等三家公司已经向深圳中院申请对金立进行破产清算。 有意思的是,前几日有网友发现,乐视手机官微疑似已经出售,微博ID被改成“掱畿”。反观同样停更许久的金立智能手机官微,更像是正循着前人的车辙继续向前走。 如今仅存的一分悬念,或许就是,金立走到那“意料之中”的终点到底还要多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 (编辑:岳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